2004—2021.丽水摄影节蓝皮书(12)
2004—2021.丽水摄影节蓝皮书
2021年,第十届丽水摄影节的各个展览分布在8个不同区域。其实仔细欣赏这些展览,不难看出在大大小小,数目繁多的展览中,丽水摄影节对于展览区域有着相对明确的划分标准:《FORMAT摄影节:非/自然》《Photolucida摄影节:人与自然》在美术馆;《国际古典影像艺术邀请展》《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作品典藏展》在博物馆;万象摄影坊(油泵厂展区)聚集了大量画廊、机构和策展人;瓯江文苑作为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空间,给艺术家、策展人、摄影师更好地展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空间。除了对于展览的区域进行划分,丽水摄影节还对展览有着自己的准入政策。在面向全球的作品征集截稿后,攝影节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统一评选,确定最终参展作品。2021年展出的887个展览,就是从6013个报名展览中挑选出来的。不仅是对展览内容有要求,丽水摄影节还对参展作品的数量和制作,展陈的设计都提出了要求,力求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保持丽水摄影节各个展览在视觉规范上一致性。这是一个细节,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细节,彰显了丽水摄影节的专业性,也让更多人认可了丽水摄影节的专业性。
在丽水摄影节,这样的标准,这样的细节有很多:组委会与学术委员会、评委会相互独立,保障丽水摄影节若干奖项评选的学术性、权威性;让懂摄影、从事摄影的人加入到摄影节的筹备组织工作中,让摄影节各项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更贴近摄影人的需求;组织发动志愿者,为摄影节服务,让每一个来丽水的观众都能得到关照……
回望过去的17年,丽水摄影节就是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完善“丽水标准”,一步一步将自己打造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摄影文化活动。
结语:17年过去了,丽水摄影节在创作推陈出新、国际学术研讨、摄影师发掘、艺术收藏、文旅协同发展等摄影全产业链上,都做了大量的实践,为中国摄影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我们提炼了有关于丽水摄影节的10个关键词,回顾了近20年来丽水摄影的发展历程,见微知著,为丽水,为中国摄影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充满摄影热情的丽水人 傅为新 摄
2009年,丽水首次提出打造国际摄影名城目标,从那时起,摄影就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是成为了这座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2011年,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中,丽水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要把打造国际摄影名城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断提升丽水摄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总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丽水摄影发展的基本经验上,《丽水市摄影发展规划(2011-2020)》发布,进一步确立了摄影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摄影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明确了摄影事业与产业的双重属性和地位。这个全国首个摄影专项规划在内容上,进一步优化摄影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安排近期和中远期建设的优先工程与重点项目,旨在通过规划指导和规范、促进、扶持摄影发展,促进人才聚集、作品聚集、会展聚集和产业聚集,从而带动丽水市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这种政府体制机制全力保障正是“丽水模式”的核心所在,纵观历年历届摄影节,政府在经费、场地、工作团队、后勤服务、防疫、安全、环境各个层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