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21.丽水摄影节蓝皮书(3)
2004—2021.丽水摄影节蓝皮书
进入新世纪,丽水摄影人并没有懈怠,而是朝着把丽水打造为国际摄影名城的目标继续奋斗:承接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创办丽水摄影节、开展国际摄影研讨会、主办“瓯江行”摄影大展和中国国际数码摄影艺术展、创建摄影博物馆并发起成立国际摄影展览联盟……这一系列摄影活动大大促进了丽水摄影的浓烈气氛和艺术水平,提升了丽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丽水摄影节组委会的核心人员是伴随着丽水摄影节共同成长起来的。他们既懂摄影艺术,又了解丽水当地情况,既懂得组织活动、策划展览,又了解政策动向。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摄影节操办者,才使得17年来,丽水摄影节能保持着高水准的发展速度。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属浙江的欠发达地区,如今凭借“摄影”,名动海内外,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离不开丽水摄影人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努力,这种“丽水力量”正是丽水摄影节17年来延续不断的基础所在。
在成功举办两届之后,丽水摄影节开始进入到学术转型阶段,意识到摄影节立身之本應该是专业学术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节庆活动。
2007年,第三届丽水摄影节,组委会首次引入国际上通行的策展人制度,邀请7位国内著名的策展人,着力推出新人新作。
2009年,丽水摄影节主办方首次建立了学术委员会,邀请国内摄影界知名理论家、批评家,参与摄影节的策划和相关评选。本届摄影节首次推出的“十大策展人”评选,姜纬、那日松、宿志刚、章翔鸥、蔡萌、张展、姜健、臧策、刘高峰、陈小波入选,这样的评选结果正是由学术委员会进行不记名投票产生的。“十大策展人”评选,是丽水摄影节的一次创举,是中国摄影界之前没有过的全新举措。它在提升摄影节专业化水平,实行丽水摄影节从“沙龙性”向“学术性”转型的同时,对摄影策展人做出了规范性的参照,为今后对优秀策展人的评选提供了有益的程序和标准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十大策展人”评选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丽水本身。同时,由旅居海外的策展人李嫣做总推荐人,21位世界各地策展人推荐和策展的“观看·多元”国外摄影师联展和由著名摄影家王征策划的“美国项目”—来自30位北美摄影师的个展群落,成为了当年丽水摄影节上的焦点。这种由国内策展人以摄影节为平台策划的国外摄影师作品展也成为了一种新模式,为后续摄影活动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在丽水摄影节艺术总监王培权看来:策展人不仅仅要策划好摄影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于展览呈现、展场空间的运用,包括把握影像的输出和媒介的选择。对于策展人来说,还有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视野是否开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如何看待展览的话题、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策展人还要有资源,这个资源包含几个部分:要有摄影师的资源,这样才能选择到优秀的摄影师和合适的作品;要有对摄影师作品在相关媒介上推广的能力和义务。可以说,整个策展活动是比较立体的,要求策展人有更全面的技能才能完成符合当代人观看的展览。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