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 终一生
择一事 终一生
吴正中 刘欣
1999年与2021年的海泊路与芝罘路交叉口(合成照片)。吴正中 摄
我很不敢看。为什么不敢看呢?我一直以来就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拍照的”,或许按下快门的时候内心有点感想,但拍完就完了,不看就忘了。现在,当我看到了自己40年来拍摄的作品后,我更多的是在想,未来,我的摄影之路应该怎么走。当然,我也没有对未来想得更清楚,不过,就我内心而言,至少是沿着我过去40年所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能走到什么时候就走到什么时候,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择一事,终一生。到现在这个岁数了,经历了好多事,我也知道我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
另外,我还是有一点激动的。但这不是因为我的照片被展出了,而是因为如今社会的多元和包容,能让我这些“不好看”的照片,有机会展出,有机会呈现在大众面前。
最大的遗憾就是好多東西还没来得及拍,就没有了。
一方面是城市发展速度太快,很多时候,我还来不及准备,变化就发生了。另一方面,我也是个慢性子,如说波螺油子,它就在我家对面,我吃完饭,散散步都能走到,所以我就不着急,等我考虑好,策划好了再慢慢拍。当时,我在济南工作,每回来一次就发现波螺油子有变化,最后发现已经有拆迁公司进驻,这时候发现再不抓紧时间就真的来不及了。我最初还是使用120中画幅相机来拍,想的是拍得更精致一些,后来发现使用120相机实在太慢了,影响了拍摄进度,才改用了135相机。另外,在当时,确实没有策划好,没有考虑清楚该如何拍摄,但没时间了,再不拍没机会了,只能先拍了下来。如果放在现在,我感觉我会拍得更好一些,这也是一个遗憾,
另一个,也为城市中一些道路、建筑的消失觉得遗憾。毕竟好多地方,对我来说,对很多青岛市民来说,都是很有感情的,在我们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的还能通过照片找回一些记忆,有的可能就再也想不起来了。但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情况,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为我自己拍摄的那些老青岛影像,也算是弥补了不少遗憾。
吴正中:我参加过两次“ISEE 摄影大师工作坊”。第一次是在海南万宁,我被分配到一个别墅区进行创作。这个地方和我所熟悉的青岛老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开始,我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我有个“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当我找不到新创作思路的时候,那我就按照我以前最擅长的来。不管是住在青岛老城区,还是万宁的别墅区,只要是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生活的基本需求,于是,我就紧紧围绕这些内容,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是我擅长的,自然拍起来也很顺手了。第二次工作坊,是在广东大沥。这是一个文化根底很深的岭南小镇,我还是带着“关注衣食住行”这个思路去拍摄。有了思路,实际操作就简单了。虽然拍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我只要抓住大沥的地域特点,视觉语言上也不用特意去改变,就能创作出它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影像作品。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