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藏在时间里的人(4)

2023-04-27 09:34: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藏在时间里的人,2014年,年满六十的吴正中从报社退休,但他一如既往地对周遭世界和事物保持着好奇。评论家刘树勇曾感叹,“以老吴这样的年纪,竟然还有这种犹如童

藏在时间里的人

2014年,年满六十的吴正中从报社退休,但他一如既往地对周遭世界和事物保持着好奇。评论家刘树勇曾感叹,“以老吴这样的年纪,竟然还有这种犹如童年的惊讶与好奇,哪怕是一砖一树,他都好奇。这好奇意味着一个人与这个世界有一种特别的关联,有一种观看的冲动与敏感。”

凭借这份冲动与敏感,吴正中开启了他新的语言探索之路。2014年,吴正中拍摄的系列作品《面具》亮相平遥摄影展。身着泳衣带着“脸基尼”的中年女性肖像,单纯而诡异,具有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感。吴正中抛弃了他所擅长的影像叙事,将细节的组合转为细节的放大。被放大的女性状态赋予这些影像某种奇特的矛盾感:身份与身体的遮挡与暴露,男性与女性的自然本能与自我认同,现实世界当中存在的某种不真实的人物形态。吴正中用他过去鲜有使用的方画幅,冷静地展示着这些普通人生命活动的痕迹。这像是对他原有影像风格的反叛,又像是对城市空间描述方法的一种转换,也可能是两者的叠加。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吴正中撕下了贴在他身上的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家的标签。《面具》的策展人、《南方周末》的图片总监李楠说,“真正的摄影家,是没有标签的,或者说,他总是要尽力地去标签化,而不是将标签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和价码牌。我非常高兴这个观点,在吴正中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混搭之城》在吴正中过去的影像叙事中是无迹可寻的:一把破旧的镜子和拿着镜子的手反复出现在影像的前景,镜子中反射的场景与镜头前的场景,企图构成某种微妙关系,毫无美感甚至让观看者产生不悦。这是吴正中的照片吗?他为什么这么拍?直到我回到青岛与他共同进入拍摄场景时,我知道这组照片是吴正中自拍摄“波螺油子路”以来压抑多年的一次情感释放。持续不断的城市改造让他记忆中的“老青岛”无处寻觅。这种现实和过去的巨大落差,让他不再躲在相机背后,而是将各种视觉符号和自己的身体嵌入到城市之中,用更为直接的画面表达对现实的观点。这种介入性的直观表达和具有隐喻性的道具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他希望找到更多的观看视角与影像表达可能性的企图。

2021年,吴正中完成了他最新的一个专题《老屋余温》。他将镜头对准了城市的内部空间—搬迁之后废弃一时的老屋。那些生命曾经存在的痕迹—老式家具、席梦思床垫、沙发、残破的木质地板、陈旧的挂历图片,等等,如强大磁场般吸引着他。这些老屋曾经的主人是他的同学、亲人、同事。吴正中走进这些老屋,宛如走进一个个人生剧场,目睹和倾听着在这里发生过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吴正中用细腻沉稳的影像语言,赋予了这些即将拆除改造的破败不堪的老屋以人世的温情。他放弃了此前擅长的略具嘲讽调侃的观看姿态,重回一种质朴平素的视觉表达,只有一个目的,让影像充满昨日的温暖记忆,就像居住此处的人们永远不会散去那样。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