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价值与处境:纪实摄影与当代中国(3)

2023-04-27 09:35: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价值与处境:纪实摄影与当代中国,同时,我们会看到,当社会进入某个新阶段之后,原来反映了某个历史节点/ 时期的摄影作品会焕发新的意义,甚至是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新意义。比如我们

价值与处境:纪实摄影与当代中国

同时,我们会看到,当社会进入某个新阶段之后,原来反映了某个历史节点/ 时期的摄影作品会焕发新的意义,甚至是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新意义。比如我们会看到有些经典作品不断地在重要的纪念时刻被重新展示,包括吴正中这样的摄影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并不仅仅是怀旧,而是以它们的方式从另一个维度刷新着摄影的可能:照片如何抵挡时间的淹没、死亡的终结?

吴正中是一个范例。他拍摄青岛40年,并不是只用一种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面具》《混搭之城》就能够看出明显的变化。摄影家和他的表达方式一定有与时俱进、有变化的一面。那么有没有不变的呢?有,无论是哪一种摄影,无论是传统纪实,还是当代摄影,始终要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真切生命体验。所有的照片,无论你拍什么,都是拍人,照片最终也是给人观看的。人类发明摄影术,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记忆的视觉文本。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哪一种摄影,到今天都是有意义的。就像这个展览,40年前的青岛为什么对今天的青岛有意义?因为它是所有青岛人的记忆,也是所有中国人对那个时代的一个城市的记忆,是我们所有人的一段历史。

所以,价值总是在具体的处境中产生并不断变化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运用变化的价值去应对不同的处境。同时,我们要明白: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探索以及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正是将这些凝聚其中的结晶让摄影的历史在人类的大历史上有了自己的刻痕。

最后,关于摄影创作的瓶颈问题。“价值与处境”这一主题必然包含着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摄影师会纠结于自身的处境和价值,接下来怎么拍,是个很焦虑的问题。接着以吴正中为例,他从来不考虑语言的问题,因为他始终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以也就没有如何表达的焦虑和纠结。

前面说到,摄影的语言和样式确实有过时和不过时的问题,确实有变化的问题。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如何让自己不过时,这是许多摄影师,无论是资深还是年轻摄影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很多人为此焦虑。能够从这个焦虑中跳出来的,恰恰是不在意语言和样式的人。他们不把外在的语言和样式与内在的表达主题相剥离,而是始终在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浑然一体中从容前行。突破瓶颈,正是需要这种“统一感”。一旦失去了统一,择其一端,就一定会陷入语言和样式的窠臼和潮流之中,可能你永远都追不上,追上了也只是追了个模仿的寂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纪实摄影和媒体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纪实摄影必须要借助媒体的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纪实摄影之所以这么拍,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媒体这样去发。媒体是社会的一个风向标,它传播了什么,以什么方式传播,都能够反应社会的一个价值标准和现实处境。纪实摄影在中国能产生一定的话语权,与在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实际上有很大关系。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