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片社:打造中国一流影像数字化服务平台
中国图片社:打造中国一流影像数字化服务平台
朱一南 张丹雨
张胜利研发的二代翻拍仪。(中国图片社器材销售部 供图)
2020年6月,中国图片社购入的那套漂亮的“文化遗产解决方案飞思one(PhaseOne)”,引起了“老技师”张胜利的好奇心。
他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操作几次,便推着一小车零件,一头“猫”进了单位的“小二楼”——这个略显神秘的小楼坐落在宣武门外西里的居民楼后面,是中国图片社传统的暗室放大工作的地方。
此时,中国图片社刚刚完成中国照片档案馆数字化项目的立项不久。在之后两年间,图片社将要完成档案馆里约180万张珍贵底片和照片的高清数字化翻拍及整理工作。这是新华社总社交给中国图片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工作艰巨、意义重大。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拥有最早拍摄于1892年的大量珍贵历史底片和照片,这些照片的数字化工作是对我国历史影像资料的抢救性修复与保护,也为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数字图片资源支持。
这套几十万元的“飞思”设备,正是为这个项目而购置。
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项目,中国图片社果断抽调精兵强将,决心不仅要把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项目完成好,更要借此趟出一条高清数字化影像服务之路,为国家各种大型展览、各级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提供珍贵照片、档案等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以此打造中国图片社的数字化产业升级的“拳头产品”。
张胜利和他研发的二代翻拍仪。黄媛媛 摄
张胜利在工作台上操作机器准备翻拍照片。黄媛媛 摄
工作具体执行的担子落在了器材销售部等一众经验丰富的职工张志彬、王曦、张胜利等人身上。任务重,时间紧,成本高,大家热情很高,张胜利在投入到具体工作的同时,有了“吃螃蟹”的新想法,他决定向时任中国图片社副总裁袁满汇报——他想再“鼓捣”出一台“翻拍仪”。
得到领导的支持后,“小二楼”便成了他的“研发基地”。
中国图片社真正决定立项数字化项目,始于2019年。
何为“数字化”?顾名思义,是将原实质物体经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形成计算机内的文件。数字化文件不仅保有原文件所有属性信息,还可以被随时读取,从而大大减少了档案等实体在接触使用中遭受各种自然侵害或人为损害,同时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对照片、底片的数字化,目前业界主要有三种技术模式:一是采用高精度的数码相机系统进行原作翻拍;二是采用大型专业平板反射扫描设备进行扫描;三是采用滚筒式扫描仪对各类图像原件进行直接扫描,即电分。以上三类技术均可对各类图像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