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投向长城的目光(2)

2023-04-28 09:09:1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投向长城的目光,在当代的知识体系中,“叙事”对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现代民族国家本身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必须借由共同的文

投向长城的目光

在当代的知识体系中,“叙事”对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现代民族国家本身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必须借由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叙事来维系。有代表性的典型景观作为国家的视觉叙事,在今天的文化传播中已非常普遍。在我们的记忆中,长城作为国家叙事的视觉形象,是以经过整修的北京等地的长城为模板的:长城如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阳光普照、蓝天映衬、云雾卷舒之际更加气势恢宏、无比壮丽。美好的形象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饱含着胜利的自豪感,飞扬着英雄主义姿态。摄影家无数关于长城的精美图像,对于长城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城作为国家的视觉叙事是以国家和民族为价值主体的,体现国家民族共享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对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进行强有力的整合,是一个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存在。它不容置疑,并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以集体主义的图像方式进入个体经验,融入日常生活。当杨越峦把长城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的摄影题材时,已经深入人心的长城叙事已然成为他的拍摄的基本认知和历史背景。

杨越峦出生、工作在河北,与长城相关的阅历和长城意义的熏陶已经融入他的生活,这些都会影响他的观看,介入他的长城影像。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家国情怀与家乡情结。对他来说,拍摄长城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应尽的责任,因此他极为投入且充满激情。

不少人拍摄长城,只是面对长城雄伟壮观的形象和在时间侵蚀中显示出的残缺沧桑的美感,表现出一种唯美主义的出场方式和观光者的创作姿态,而杨越峦的拍摄则是出于一种历史的追寻与叙事的建构。

这是一个精心制定的拍摄计划,杨越峦一年又一年奔波于河北的崇山峻岭之间,循着长城的身影,感受着历史的沧桑,思索着长城的意义,回顾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景别拍摄这些断壁残垣。从大环境中蜿蜒起伏的走势、墙体的功能结构、建筑方式、使用材料以及当年使用留下的痕迹,等等,他一段一段地走过河北境内未经修复的长城遗存,宏微并至地展示长城的历史面貌,并用数万字的“拍摄散记”,记下了拍摄的经历和思想的收获,用坚韧执着和扎实的影像,为我们慢慢揭开长城的面纱。2012年,杨越峦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创作,出版了《中国·野长城》摄影作品集。“野长城”是民间对那些未经修葺、以自然状态呈现于荒野的长城遗存的叫法。不生活在长城一带的人,甚至即使是生活在长城一带的人,都很少去这样地观看长城。杨越峦用影像给出另外一种长城样貌:一条巨龙的残骸,饱经岁月的蚀刻,雄风不再,远去了烽火硝烟,坍塌残颓中透出几多悲凉,它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湮灭于山野,走向最后的归宿,充盈着一种凝固的、沉浑的诗意。那些美轮美奂的长城影像是让人仰望、欣赏的,但由此也形成了一种遮蔽,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表面浮层,很难再深入下去,“野长城”则打开了这种遮蔽,让长城向我们敞开,每个人都可以去凝视、思考、发现,长城成为一个社会的言说对象,一个可以以各种方式自由出入的公共领域,我们由此进入一个历史现场,对长城的思考和发现都将构成长城历史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