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
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
景观·山悟024 王达军 摄(选自第二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之《景观·山悟》王达军摄影艺术展)
中国的风光摄影完全是原生的,它跟国外的景观摄影不太一样,从郎静山到陈复礼,再到陈长芬、“三军”,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本土原生的摄影……不是模仿国外的某种流派、某种类型。
陈小波(研讨会主持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图片编辑、策展人):
我问王达军,为什么要让我来做他的主持人?他说我很了解他。我曾经给他写了一个两万多字的口述史,我发现他是非常善良、坚持的一个人,于是“天也助他”,也成就了现在的王达军。所以,我希望今天是一个特别丰富、特别立体的研讨会,而不只是从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
一个展览没有好的策展人绝对不行。王达军这次找到非常好的策展人——那日松,他们在策展上进行了许多的努力。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内容,遇到一个好的策展人,这个展览怎么会不好呢?所以今天第一个发言的就是那日松。
那日松(《景观·山悟》王达军摄影艺术展策展人,北京798映画廊艺术总监):
首先特别荣幸能够担任王达军的策展人。
说到风光摄影,在中国这些年有很多的争议。我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杂志内容从封面到正文,风光摄影作品居多,因为99% 的读者都喜欢看风光摄影,因此很多人对这种作品有非议,说我们天天刊登“糖水片”。
其实每个时代审美是不太一样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风光摄影是非常前卫的。从陈长芬到“三军”(袁学军、王达军、王建军)、于云天、王苗等,他们的风光摄影作品与后来常说的“糖水风光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一直把那个时候的风光摄影认为是中国的观念摄影。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王达军关于四姑娘山的作品时,一方面是颠覆了我最初的想象,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回归”。这个展览势必会引起反响,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让大家重新意识到中国的风光摄影价值在哪里。中国的风光摄影完全是原生的,它跟国外的景观摄影不太一样,从郎静山到陈复礼,再到陈长芬、“三军”,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本土原生的摄影,他们的风光摄影作品就像视频中王达军说的那样,是在白纸上画画,完全是自生的,不是模仿国外的某种流派、某种类型。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风光摄影是特别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中国的风光摄影应当在世界摄影史上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最后,视频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人感动,王达军在山顶的时候,有一只鹰在他头顶上飞翔。风光摄影师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职业,因为他们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壮美景色,能够体验到别人体验不到的那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和壮烈感,所以我们应该把风光摄影真正的魅力,通过我们的影像作品、我们的理论研究,借助各种传播渠道表达出来,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