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5)

2023-05-08 09:49:3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看王达军的影展,我觉得标题里这个“悟”字用得很好。拆这个字,“悟”就是“吾心”,就是他的心境。在我看来,王达军拍的不是风光,而是他的“自

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

看王达军的影展,我觉得标题里这个“悟”字用得很好。拆这个字,“悟”就是“吾心”,就是他的心境。在我看来,王达军拍的不是风光,而是他的“自拍像”。他只是用风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中最受触动的那一部分。至于结果,有的人特别喜欢,有的人也可能提出自己的质疑,大家见仁见智,其实都没有关系。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王达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心存敬畏,等待着大自然展现的神奇瞬间,并尝试着捕捉自己最心愛的东西。捕捉到时,他很幸运;即便没有,也毫不气馁,继续期待,最后,他虔诚地把自己捕捉到的美好瞬间捧到大家面前,这非常值得敬重。

杨越峦(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王达军是个苦行僧,在四姑娘山创作非常艰苦;同时他又是个活神仙,思想特别自由,特别有激情。在今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问道”的成果。这是对中国美学、中国哲学的一次艺术实践,明与暗、虚与实、大于小、黑与白,等等,都在作品中得到呈现,特别棒。这为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增光添彩,让摄影人扬眉吐气。

线云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艺术家、摄影家对自然最伟大的观看,对当代哲学的思考,对文化积淀的洞察。所以看王达军的作品,能够让我们看到王达军带有个人主观和情感的对四姑娘山的洞察。他跟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对话,对山的敬畏全部体现在作品中。

风光摄影师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中国的风光摄影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我个人觉得,是否应该回到初心,回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话上来,把我们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变成作品,呈现给这个时代。

柳军(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王达军一直在路上。他出名非常早,但他一直在创作,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思考怎么样突破自己。从三年以前的《问道》到今天的《山悟》,他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吸收,特别是他拍道教,问道,将对道教的理解融入到对四姑娘山的理解之中。这些作品是他内心的一种表白或者说一种内心的独白,他只是借助于四姑娘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他自己的宇宙观,特别是用宏观的切入、微观的呈现来反映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在作品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制作方式等各个层面与时俱进,不落俗套。归根到底,为什么第二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组委会会选择他的作品作为主推展览?我觉得就是印证了现在国家强调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醒。

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我读王达军的作品,有两个感悟:

第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王达军一辈子就喜欢摄影,不断地全力以赴,非常的執着。因为他已经把摄影喜欢到了骨子里,所以他就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花甲之年,他还在不断地追求,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