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3)

2023-05-08 09:50:0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第二个维度是有基础,有互动。两岸大交流开展以来,两岸影像文化交流也是很活跃的。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2012年,我第一次赴台湾参访,晚上去到诚

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

第二个维度是有基础,有互动。两岸大交流开展以来,两岸影像文化交流也是很活跃的。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2012年,我第一次赴台湾参访,晚上去到诚品书店。我喜欢看摄影书籍,就特意到书店的摄影书籍柜看了一下,发现在那个时候,台湾出版的摄影书籍比我们大陆丰富很多,当时我就在那里买了四本摄影书回来。台湾的摄影理论、摄影创作发展当时已比较好,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台湾社会开放得比较早,他们对欧美国家最新的摄影理念引进也比较早,然后台湾对这些内容实行了翻译。还有台湾摄影界对日本的摄影文化也有很深地研究。这对于大陆摄影人来讲,是值得取长补短的地方,这就奠定两岸影像文化交流的基础。

很多台湾的摄影人、理论家,如阮义忠、游本宽、林再生、林添福、陈缺等,都到浙江做过讲学和创作,其中一些作品,也在浙江做过展览。所以,在浙江,海峡两岸摄影家之间本来就有很多的互动,彼此之间也有很好的交往。

最重要的是,1991年101岁的郎静山先生回到老家兰溪,举办“百龄百幅作品展”,该展览在兰溪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的仿古园林建筑——芥子园举办。冥冥之中,又将郎静山先生融汇了中国画写意风格的“集锦摄影”与中国古代最完备、最系统的绘画入门读物《芥子园画谱》联系到了一起。所以,我觉得海峡两岸摄影界相互之间的交流是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互动存在的。

第三个维度是有潜力。大陆,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5000年文明一直在华夏大地传承和延续。台湾社会开放比较早,对外来文化,包括摄影文化,接触比较早,研究比较早,研究的人也比较多。大陆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海外求学的人多了,对摄影领域的研究才逐渐深化。这么看来,两岸的摄影人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深化对摄影艺术、技术、文化这些领域的研究和交流,是非常有意义、有潜力的,未来会有更大的空间。至少,比大家关起门来,各自做各自的研究,视野会更开阔一些。所以,当我们从更大的视野范围来看“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比单纯地做一个区域性的摄影节更有意义,它不仅仅是推动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同时也是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刘欣:两岸摄影人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合作,把好的、先进的外来文化融进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把吸取了外来文化精华之后的中华文化再往外推。不然的话,老关着门,自说自话,在世界舞台上你是无法发声,或者是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声音。

庄跃成:对,就是可以发挥两岸共同的优势,在世界上共同弘扬中华摄影文化,但如果不创造机会和平台,让海峡两岸充分交流,它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海峡两岸的影像文化交流,对全球华人摄影界也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做这样的文化活动,不局限于海峡两岸,而是立足两岸,放眼全球,所以我觉得它很有潜力。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