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5)

2023-05-08 09:50:0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風光摄影,一度陷入争论之中。而我觉得那些争论对摄影创作有过促进作用,但过于绝对,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风光摄影当中所蕴含的文化

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影像推动两岸的交流

風光摄影,一度陷入争论之中。而我觉得那些争论对摄影创作有过促进作用,但过于绝对,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风光摄影当中所蕴含的文化。文化的传承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我们以风光摄影为载体,融入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将美与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达成共识,获得全世界的认同,这样的意义更为重大。我一贯主张人家先进的东西我们不能排斥,要学习,但绝不能邯郸学步,放弃自我。

刘欣:应该是中学为本。

庄跃成:对。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一定要融合到你自己的血液中,才能成为新的东西,有生命力的东西。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也已经反映到了艺术创作的领域。艺术创作领域要取得突破,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文化的自信。我个人觉得通过中华文化的弘扬,我们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影像艺术创作,可以在世界上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刘欣:确实,海峡两岸的摄影家都创作出了不少“摄影审美的东方语境”“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的文本,且有一定的影响力。缘于此,请介绍一下本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亮点?设立“景观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影像呈现与表达”的研讨主题的考虑?

庄跃成:景观摄影,包含了自然景观摄影和社会景观摄影,而且创作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我们这次的研讨会主要针对“自然景观摄影”展开的。我在《提升影像的审美境界》一文中引用了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那些大美的东西就在那里,但是它没有大声为自己吆喝,要靠你去发现,要靠你去感悟,这恰恰是影像艺术的魅力所在。正如我之前所讲的那样,这种发现、这种感悟是基于你的文化积累,每个人的修为都不一样,自然发现美的水平也不一样。那我们研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首先,自然景观摄影有没有一些创作的规律?自然景观摄影作品的展陈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呈现?包括用什么样的纸,用什么样的墨,影调的把控,装裱的方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就创作之外的问题进行探讨,比如具备什么样的修养,或者是进行怎样的修为,可以把这个照片拍得与众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们以王达军《景观·山悟》这组作品为例。王达军以拍摄西部风光起家,2003年,他开始了巴蜀问道之旅,拍摄道学思想的同时,自己也在道学思想中沉浸了多年,然后回归自然景观摄影,拿出了拍摄四姑娘山的这批作品。正是那些年拍摄道学的经历,为王达军拍摄自然景观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中华文化,进而拍出了属于王达军自己的四姑娘山。这样一来,我们清晰地了解了为何现在的《景观·山悟》与当年“西部五万里”会有如此的区别和不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问道”那几年,王达军并没有脱离自然景观拍摄的道路,两者是相通的。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