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太极、河洛文化的摄影表达(2)

2023-05-08 09:53:3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太极、河洛文化的摄影表达,古人说:“天不爱道,地不爱宝,河出马图,洛出龟书。”关于天地自然、混沌初开、宇宙星空、人间兴废的观察与思考,我以摄影的语言去感知前人之尚

太极、河洛文化的摄影表达

古人说:“天不爱道,地不爱宝,河出马图,洛出龟书。”关于天地自然、混沌初开、宇宙星空、人间兴废的观察与思考,我以摄影的语言去感知前人之尚未探索的领域。天道有循环,人事有变迁,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我把影像的意义引申开来,在画面的光影与线条中去体现太极与河洛文化深邃、悠远的意蕴。

河洛文化是天地之大文章,万法之大根本。河洛精微,犹如云挂山峰,行到峰峦云更远。在易学领域对河图、洛书与太极思想的解读中,诸多先贤穷阴阳五行之变,通天地万物之情,辨古今之兴衰,察人事之成败,条理分明,源本无差。

《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以河洛文化为思想资源与创作起点,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寻源溯流,用影像图式构建一种源于河洛、呼应河洛又异于河洛的视觉化的宇宙体验。

天地博大,宇宙无限。必须在明亮与黑暗、巨大与渺小、静止与运动、恒定与突变、混沌与秩序的对峙、共存、消长、转化中保持对迷失的警觉,直把身心交付星空,让精神自由伸展,激发渗透奥秘的欲望,在心绪与天地自然的共振中捕捉变幻莫测的“宇宙图式”。

从天空的俯瞰到贴近物象的观察,我力求每一幅图像都能具有关于宇宙的视觉意义:一片苍穹、一座山峰、一条江河、一粒尘埃、一颗水滴,宏观与微观的影像力图打破人类视觉本身的局限,把人文思想融入抽象艺术,光影与线条就像音乐旋律那样触碰心灵,引领我们发现世界隐秘的秩序感与美感。

自2009至2014年,我用了五年时间创作《太极三部曲I·太极拳》《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用图像的黑白、动静、虚实去呈现太极思想。拍摄太极拳师的一招一式和宗派风格,体现太极精神。创作犹如登山,一步一个台阶、随着视野逐渐开阔,认知愈加深入,“太极”系列以太极拳为物化载体,以当代观念摄影探索太极文化的深刻内涵,用太极的思维方法拍摄太极的阴阳变幻,用光影艺术诠释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出版《太极》《太极Ⅱ》系列之后,我把精力都用在了对河洛文明的研读与《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的创作上。三部曲式的创作也是对摄影艺术的三次跨越。《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的创作,借助河图、洛书,表达了宇宙空间、生命起源的探索与哲学思考。

有人说,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就是这样带着一颗向往远方的心,追随古人的足迹,去仰望星空,感悟山川,记录永不褪色的生命时光。

自2015至2020年,我又用了六年时间,专心拍摄《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我三次去南海,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拍摄海水的波澜;两次探险西藏,在喜马拉雅山下、雅鲁藏布江畔流连忘返;行走在黄河沿岸,凝视母亲河的磅礴与厚重,三十多次驻足于河洛汇流处,青黄杂糅之水演绎着太极的原始奥秘;四十多次跋涉在巍巍太行,俯瞰群山的苍茫悠远;登临昆仑山脉,感悟中国神话的绚丽多彩;二十多次登上伏牛山之巅,与星空对话;走进具茨山中,寻找沟壑间散布数千处的史前岩画及大量河图、洛书类型的岩刻遗存,思考原始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起源。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