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焰的十年漫步(4)
冰焰的十年漫步
2013年初,辞职前的哎呦请假去北京参观ISPO展会,多年后回顾时,依然心潮澎湃。“当时热血沸腾,根本就没想过给自己留后路。”或许是创业的激情和对产品的天赋,哎呦硬着头皮坐了3年冷板凳后,冰焰的小规模生产已经开始带来营收。家人们也开始逐渐理解哎呦的选择,但创业的艰辛,方才显露。
“每天就是各种杂事,东一个西一个,忙得不可开交……感觉脑子经常不在线,事情转眼就忘。特意准备了一个备忘录,结果有的时候连记备忘录都会忘。”采访过程中需要回忆过去的事,但这对于哎呦来说不太容易,有时还会记错时间,比如把2014年才开始的户外走线经历记成了2013年。
这种千头万绪带来的混乱,是从2018年冰焰进入量产后开始的。
经过反复测试、调整打磨,那时冰焰的几款核心产品已经定版。哎呦好好整理了自己几年积累下来的成果,梳理出了一条产品线,准备带着冰焰进入更稳定的量产阶段,一切都随之改变。
“如果我有分身术,一个管生产、一个管账、一个做公关、一个做管理、一个开发新项目、一个照顾家、一个爬山……可惜我没有。”扩大生产并不只是多采购几台机器、多招几个工人那么简单。冰焰对于哎呦来说,不再只是几件精心设计的羽绒装备,而是一条等着养活的流水线、一堆愁着销路的库存、一个需要方方面面经营的品牌。
尽管大张庄村有着羽绒制品加工业基础,但想找到合适的工人并不容易。大部分缝纫工习惯了简单粗暴的低端睡袋,适应不了冰焰处处是细节的产品。只要有耐心学,愿意动脑,哎呦的作坊其实有更丰厚的工钱,但能长期留下的工人还是少之又少,换了一批又一批。
“哪个码?S是吧,好知道了……唉,羽绒裤又断货了”,采访时不时被流水线上的杂事打断,要想铺开更全的产品线,光是库存管理工作就足够冗杂。哎呦尝试过使用专业软件,但那种专为大工厂设计的程序,学习成本高,操作复杂,最后他还是选择原始的纸笔手记。
哎呦还一直保持着自己做客服、与用户直接交流的习惯,但随着购买群体的扩大,形形色色的买家开始出现。2018年底,淘宝店遇到了第一个差评,对方没有任何交流沟通的意愿,即便表达了可以退换也毫无反应。哎呦仍然在评论区认认真真回复了200多字,事后才意识到可能是同行故意打压。一开始面对差评,哎呦还有耐心去慢慢解释,随着几波毫不讲理的买家轮番轰炸,就直接不看评论区了,“爱怎么样怎么样吧,影响心情。”
除了工人培训、库存管理、售前售后,还有材料供应、账目、营销运营、销售渠道……一切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包揽在哎呦一个人头上。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