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墟中活着出来(3)
从废墟中活着出来
他们开始分头联络救援,包括沿线各地的相关部门和各路山地救援队以及磨西镇蔡阳村村民任老师,进山前贺博和李誩宇曾在他家居住,9月3日,也是他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将两人送至入山口。
此刻,无数人的目光早已集中在泸定,有组织的大规模救援也已渐渐有序展开。而身处山中的贺博,对此一无所知。摆在他面前的是完全陌生的道路。
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他便下撤到了牛棚营地,此时牛棚营地周围已经布满了很多碎石。短暂停留之后他决定继续下撤,在下撤的过程中,“越往山下走,轨迹越不清晰,上山时走的路线清晰的机耕道已经完全没有了痕迹。”
下午3点左右,贺博已经下撤到2900米营内,此时距离天黑大概还有5个小时左右,而他距离出山口,仅仅也只有9公里。他预计自己可以在天黑之前出山,尽早到达相对安全的地带,于是仍然未做过多的停留,便继续出发。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9公里,他走了整整1天。下山的路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几乎已经被完全摧毁,10公里左右的缓慢爬升,有3米宽的机耕道已经不见踪影,变成布满大石块、碎石、泥土抑或树干的崎岖临崖路。
“这一段路非常困难,每走十几米,就需要翻过一段塌方的路段。一些路段有些是从山上滚落的很大的石头或者碎石,那属于比较好走的,可以直接踩着石头翻越;还有的是整座山的岩石大面积塌陷下来和大量的泥土混杂在一起,那种路就需要自己膛过泥土、翻越石头才能通过,也相对比较危险;另一种是很多树干、树枝随着山体坍塌滚落到路上,这种路走起来最消耗体力,需要不断地翻上翻下,才能勉强通过”。
晚上10点左右,距离出山口大概只剩2公里多。已经几乎一整天没有进水的贺博,又累又困,体能达到极限。前一晚在牛棚营地两只老鼠一直在他身边捣鼓,头灯开了一夜,导致现在已经没电了,只能依靠手机的手电筒发出的微弱光亮照明,在极其危险的临崖路段缓慢前进。
他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拿着登山杖,但是意识已经有些模糊,这是长时间缺水和劳累所造成的精神涣散。
在一段大概70~80度的被泥土覆盖的斜坡上,贺博没有站稳,滑了下去。“滑落的过程估计有20秒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尝试用双手去抓身旁的泥土、树根或者哪怕碎石,希望以此来制动,但始终没有成功。随后真正的危险来临,在滑坡的尽头是一处断崖,贺博整个人腾空飞了出去。滑落的过程中他的头磕了一下,但最终是背包落地,整个人砸在地上。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