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涛:昔日“骑王”的平凡之路(6)
丁涛:昔日“骑王”的平凡之路
他对数字天生的敏感曾经被用在骑行上,他总是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在哪个时间骑了多少公里,抑或一条线路上重要的位置所处的公里数;在地铁里,他精确地计算一条线路运营的时间、车厢里数字代表的含义、每一站所处的位置。
由于工作上班时间早、下班时间晚,他选择住在公司宿舍里。上下铺排列、七八个人一起居住的环境嘈杂无比,但他曾经睡过比这差得多的地方。“骑车的时候什么环境都休息过,所以也觉得各种环境都能生存,这都是一种历练。”
重新回来的丁涛总是申请尽可能多地加班,每加一天的班便可多赚170块钱,但是连续上两天班意味着他中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便如此,他每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不会超过4000块。然而每到他的岗,他都会再三整理好自己的衣着,以一种标准的站岗姿势站立在地铁隔离门前。上车之后的工作是在地铁运行过程中,从车头巡视到车尾,提醒乘客佩戴口罩、为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安全提醒、维护车厢内的正常运营秩序……
“我把自己压得很平,压得很低。再去看世界,就会非常知足。现在的感觉挺好的,也习惯了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不管怎样,能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承认我的价值,我就会感觉很踏实,不空虚。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我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也追求这样的品质和形象。第一次来地铁工作的时候,想着每天那么长的时间工作,没有时间骑车。但是现在骑车的事情完全放下了。心态变得非常平和。”丁涛说。
对于丁涛来说,骑车的世界是他儿时便憧憬的美好,他在那种理想的生活中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他看遍了世界的山川湖海,感受过空气从皮肤快速划过的自由,也曾远远地望着珠穆朗玛峰流泪。那样的日子他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过不够。
但是在53岁的时候,他决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现实的世界里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似乎并不比他骑车翻过雪山、走过无人区来得容易。
今年7月份,是丁涛第二次手术之后满两年的时间,他计划再做一次手术,将右腿小腿中的钢钉取出。即便医生表示,不取也并不影响他的生活,但他仍然不喜欢这种身体里的异物感。他说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他还会去骑车,只是他不会在意这是否能增加他的骑行纪录了。
丁涛重新开始工作之后,吴丽华也迎来自己的退休生活。在和丁涛结婚的近10年时间里,她说自己一度活得渐渐失去自己,她生活的所有重心全部在丁涛身上。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