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边 湖思大爷曾守护的10000个故事(7)
泸沽湖边 湖思大爷曾守护的
在這个所有人被裹挟着向前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你是否还会愿意坐下来,写下自己此刻的心境?或者说,在千篇一律的风景区面前,你还能写下这样的文字吗?
“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智能设备相对没那么普及,泸沽湖的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远不及如今,背包客更是十分小众的群体。人们要好几天辗转才能到达泸沽湖、看星空和山水,拿起笔纸来抒发情感,是慎重而又自然的。”老唐曾在媒体采访中这样说道。
就像当年一位留言者翻山越岭到达湖思后所写下的:“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汽车的日夜兼程,总算来到了曾在梦里千转百回过万次的泸沽湖面前。似乎从来这样,梦里天堂总是要经过艰难险阻才能够到达。”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也曾讲过当年一段“苦行”经历。他说,如今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可是记忆不深。记忆最深的,就是上大学的时候某一年的寒假,他一个人从鄂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走到湘西,那时旅途的寂寞,有种很特别的感觉。
他印象特别深的是,他那时身上只带着80块钱,路上蹭上了一个中国香港旅行团的车。那一天他身上只带三个烧饼,一顿饭吃一个,在车上正准备吃剩的最后一个烧饼时,走在盘山公路上的车咣当一阵,饼掉在地上滚走,被踩在了前面座位游客的脚下,他当时很饿,竟趴在地上,爬过前两排的座位,去把那个烧饼捡起来蹭干净就吃了。
窦文涛回忆时说,如今他五十多了,见过很多风景,但最难忘的和向人反复提起的,仍是年少时的那一次旅行。他也好奇,为什么越苦的旅行,越记忆深刻?
这或许就是旅行中的生命体验?
而唐斌说:“是人们忘记了如何旅行。”以前的背包客带着问号上路,他们把问号带到目的地后,一定要去把它弄清楚,所以他们愿意去交谈、去分享、去求问。而现在即便是住青旅的年轻朋友们,也只把自己封闭在眼前的手机上,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分享越来越少。
2017年,唐斌和爱人从泸沽湖搬到大理,开起一间民宿——大理湖思花园。近两年,老唐终于把泸沽湖的100本留言本都带回了大理。
老唐在大理湖思花园也放置了留言本,但已经很少有客人习惯动笔写字了。
重温和告别
采访的中途,唐斌向我讲起一个当年看似很平淡的场景,但我却觉得那很美:
那个夜晚,月光浅浅,湖思茶屋的一帮朋友穿过一片田地,去对面的竹木屋里冲凉,那时不是每天都可以冲凉。竹木屋外,唐斌特意做了一条长条椅子,冲凉后,七八个人坐在那里,一人一个泡脚盆,看着天上的星星说说笑笑,一泡就是两个小时。那慢慢的惬意时光,真的很美好。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