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浩克”北美高海拔大岩壁攀登手记(4)
“无敌浩克”北美高海拔大岩壁攀登手记
因为决定次日在黎明前启程以规避午后的气候骤变,我们来不及片刻小憩,丢下登山包后轻装前往岩壁底部。望山跑死马的道理一点没错,近在眼前的绿巨人浩克让我们气喘吁吁地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我们一寸一寸用路书图片上的路线和眼前的岩壁对照,爬上爬下用多个角度去研读和辨别走向,思考、讨论和规划需要合并攀爬的绳段。同时默默记下日落和山谷开始变暗的时刻。
当夜繁星闪耀,回想起来,对山麗营地的印象除了极致的自然美景以外,就是无孔不入的寒风。纵使两顶帐篷都被巨石包围(我还用脑袋大小的石块压在每个被帐钉固定的边脚上),阵阵狂风使我不得不抬起被睡袋包裹的双腿,去支撑摇摇欲坠的帐篷顶。而黄沙随着狂风从关不上的内帐拉链毫无阻挡地灌了进来,我用登山包挡住侧面也无济于事。
若有若无的梦境被狂风和寒冷打成片断后消散。想来奇怪,一夜浑浑噩噩基本没能进入深度睡眠的我,无数次醒来倒也都神清气爽。5点半,我裹得严严实实地从帐篷里钻出来,吐出一大口白色的雾气望向山巅。我听到伊安的充气睡垫,它总是发出窸窸窣窣如搓揉塑料袋的声音,他也醒了过来。40081EB7-A290-414B-893E-250D359294F8
“天气怎么样?”从帐篷中传来他睡意朦胧的声音。
“薄薄的云层在浩克后方,对面很远的地方也有。”我回答。
伊安顿了顿,“要不我们再等等?现在爬太冷了!”
我瞄了一眼黑暗中露出山体轮廓的浩克,它看上去更加高不可攀,“行,要不半小时后再看情况?”说着我又迫不及待地钻回了帐篷。
幽幽的血橙色霞光点亮了7点的恬静山谷,我们站在线路正下方,只带了必要的零食和饮水,换上攀岩鞋,用力搓着双手,开始攀登。伊安领攀第一段,在摸到岩壁的一刹那手指失去了知觉,刚通过20多分钟的攀岩回过血来,不得不停下建站,换我跟上。我的膝盖因寒冷而突突颤抖,手指在冰冷的裂缝中感到刺痛,脚趾也被岩鞋挤压得失去供血。不知是不是因为攀岩后体脂降低的缘由,我对寒冷的耐受力一年不如一年。
我领攀第二段,聚精会神地读线和攀爬让人与岩壁合为一体,随着它的起伏而起伏,忘记了沉重的呼吸,也淡化了寒冷的影响。在领攀第四个绳段时,突然感觉身下一热,我也没太担忧,只是嘱咐伊安如果看到我的裤子有血迹不用太过担心,生理期提前到访而已。另外,跟攀也无法如此享受,不仅装满接近鞋和水的小包变得足以察觉地沉重,快速清理装备、一刻不停地在线路上移动等因素都将我与岩壁的连接一次次剥离。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