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雪姑娘们 见过大山才知世界足够甘甜(7)
野雪姑娘们 见过大山才知世界足够甘甜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叫呆呆为“野雪小天才”,其实这个称呼是她给自己取的。并不是说她技术有多好,而更多是展现那份纯粹和乐观。遇见一米左右的小崖,她哥哥等一众大神们踏着雪板呼啸飞过,呆呆会看一眼,飞不出去就趴着下去。
有一次,她在雪场排队,有个姑娘特别大声地在她身后喊:
“快看,是呆呆,那个野雪小天才。”还有很多通过网络平台认识呆呆的陌生人,想从世界各地找她来滑雪。
滑雪,速度冲起来的那一刻,她会觉得自己在雪上飞,想
去哪就去哪,那是自由的感觉。谁说摔跤爬坑就不快乐呢?只要滑在山里,就一切都值了。或许,就是这份赤子之心感染并吸引了那些同频的人吧。
初识呆呆,她的模样和说话时的柔弱声音,会让人以为她是个南方妹子,是个很乖的女孩。但她说:“其实,我最爱的地方是雪场和雪山。”
也会有人问她:“女孩玩这种极限运动,会不会很冒险?”而在她的血液里,始终都有冒险的因子存在。父母让她考公务员或老师过个安稳的生活,她却有自己的主意;想出去野,父母说“你敢去我就打断你的腿”,但“每次的结果都是‘上天没拦住,下海也没能拦得住。”从几千米的高空跳伞下来后,她会不紧不慢地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切安全。
呆呆的哥哥是野雪教练,在阿勒泰漫长的雪季里,他会每天盯着天气预报,对呆呆说哪里哪里要下雪,我们该去哪里哪里滑雪了。有时哥哥早上突然想起来看一眼,天气预报说天要下雪,“他一点准备时间都不给,说我们现在就出发!”
“滑雪对我们这里的人来说意义重大,雪板是原住民的交通工具,以前他们想去但去不到的地方,雪板会带他们去。”呆呆说。
这个阿勒泰的女儿,这个追寻的姑娘,她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总说,大山才是滑雪的归宿,野雪的门槛其实可以不那么高,雪板最开始的用途就是滑出深山,大山才是它最适配的地方,你走不到的角落,雪板会带你去,当我们开始局限在雪道里,雪板仿佛失去了它最初的样子。
当一场大雪过后,顶门是滑雪人最佳的选择,这个顶门不是为了面条雪,而是为了无痕的快乐,在这片山中,你会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声,人类大型返祖现场,那是发自内心快乐的释放。B9E61A73-98EF-49C7-A577-E7B571212128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