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寺夹塞峰攀登报告(3)
依寺夹塞峰攀登报告
攀登組出发后,从海拔4800米的营地需要再翻一个小时大石头坡,就到西北山脊的起步峡谷口。第一段难度最低,角度几乎是40~50度,5.5难度(参考攀岩难度划分),拉着绳子我们很快上去了。第二段5.6难度也是顺利没阻碍。
第三段开始切上主山脊,由于阴暗面积雪厚重,我需要用双手扒拉掉积雪以及大量地清理风化碎石,才能往上攀爬,难度5.8,但危险系数极高,这里耗时很长。接下来第四段5.9难度,线路依然有不稳定风化岩点,不敢随便采用抓、拉岩点很容易爆,都是使用扶、压、撑、搭的攀爬技巧,尽可能不把身体重量放在岩点后拉方向上。
第5段难度5.5,需要横切略下攀,比较简单。第6、7段是夹角后转直壁裂缝,难度分别是5.8和5.10B,我还负重背着包直接上,挺吓人的。第8、9段依然难度很大,5.9到5.10A,每一段因为有难度只爬了20米左右,第10段难度5.8,但暴露感很强,直接爬上一根山脊的独立岩石柱。
这时最佳营地找到了,等兄弟们都上来天完全黑了,整整攀爬了12个小时。由于我自告奋勇排除风险,全程领攀,累得坐下来没喝水就睡了。半夜一点多睡醒聊天,海晴说:“你这么快打呼噜睡这么香,我们屁股都硌得睡不着。”后半夜更难熬,陈皮难受得一直在动屁股,我安慰道:“忍忍就过去了,你就假装当这是别人的屁股”,气得陈皮说臣妾做不到呀。
天微亮,阳光开始普照,温度有所回升,我们又开始一天的攀登。第一段来了个下马威,我才发现露营的岩石巨柱顶端是和主山脊断开的,奇特的是两山悬崖中间七八米处有一块天然石塞,可以降下去踩着石头爬到对面石壁,玩起来挺嗨的。我爬到对面时采用solo自我保护,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失手,否则下降绳的摆荡冲坠很大,容易受伤。这段难度只有5.8,但心理压力挺大。等大家都过来后发现用时接近两小时。接下去两段又是简单横切和斜坡,我们已经可以眺望顶峰了。
虽然看起来只有几百米,但攀岩不是行走,按3个人速度今天不可能冲顶,更何况顶部有积雪对攀岩有阻碍。天气预报是晚上和明天开始阵雨了,我们非常犹豫是不是坚持爬,理智告诉我们不能冒险,这不能赌博。我和陈皮明知道时间不够,还是往上又爬了两段到第一个假顶,海晴提醒已经下午3点,要按计划下撤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撤回第二段,和海晴一起在一处垂直位置下撤,4段200多米直接回到地面。
我反复和陈皮讨论冲顶的可行性,技术没问题,就是天气是最大干扰,时间如果多一天那就胜算很大,未来的窗口期在四五天后,意味着整个攀登周期早就超过原定的12天。
海晴是没时间了,只好先撤。陈皮同意我们再来一次冲顶,他一到有信号位置就跟老板续假。攀岩馆的老板不同普通老板,那也是热爱攀登的人,没有多余废话准假。我在这4天时间送3个队员回成都,并且返回甘孜和陈皮汇合,3天自驾1600公里简直就是飞奔。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