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寺夹塞峰攀登报告(4)
依寺夹塞峰攀登报告
17日,把必要装备简单打两个大包,请了两个背夫直接上到海拔4800米处。带的东西该精简的全部精简,最喜欢的可乐备足6瓶(营地放上两瓶,用来激励自己安全下撤)。
最残酷的事发生了,17日当晚不停地下雪,一场大雪覆盖了全部山域,晚上我抖了3次帐篷才避免被压塌,心里拔凉拔凉的,感觉不会还没开始就要下撤吧?我大脑快速思考着,和陈皮讨论。这种新雪,如果后面遇到大晴天很容易晒化,因为前期的陈雪一点不剩,不会彼此提供低温,只要岩壁受热,雪融化得很快的。
事实也如我推测,18日晒一天,我们推迟到19日出发,除了碎石坡和前三段还有积雪,有点影响速度,后面峭壁的线路就很干净了。
我和陈皮速度很快,连续攀爬12个小时,天黑前就到了第一次下降的位置,路线熟悉后速度快了一倍,并且找到的露营位置可以半躺平,这就很难得了。烧了两壶热水泡了脉动瓶当暖壶,简直称得上五星级高空服务区。我建议继续攀登,把露营装备留在这里,轻装冲顶后返回这里休息,获得陈皮赞同,谁都不想负重攀岩。
没想到这一天爬了一段又一段,期间陈皮两次冲坠让心提到嗓子眼。幸亏机械塞质量够硬,放置又合格,冲坠了四五米,我这保护者还没感受到力,就止住了。
整整15段线路,折磨得手脚都開始抽筋,两个人都在干呕。眼睛看着顶峰越来越近,经常错觉以为最后一段了,结果还得往上爬。
当太阳快要掉进地平线的时候,终于到顶了!平视不远处,只有两个比我们矮的山脊凸起,确认折磨结束了!我赶紧用手机给坐在顶上的陈皮拍了几张不同旗帜登顶照,自己凑过去合了唯一一张合照,用卫星定位海拔是5458米。
天完全黑了,温度骤降,我冻得哆哆嗦嗦摸索半天找到头灯,借着微弱灯光设置下降保护,3个绳套下了3段,花的时间却达2小时47分。
天黑,地形比较复杂,下降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往左切回山脊方向,半倒攀,难度可想而知。晚上10点47分,到达第三段的小平台,可以容纳两个人坐下,我决定在这里熬一夜,必须等天亮再行动。今晚将特别特别难熬,但为了安全必须停下,否则天黑下降,出事概率非常大。陈皮没有异议。我们坐着双手抱大腿,把头埋进两腿之间,蜷缩为婴儿状,用鸵鸟政策抵抗寒风,整整10个小时期间不断提醒打气,让对方坚持别睡着,别失温引发意识混乱导致安全问题。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