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
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
石 静 赵妮娜
如果我们还是将城市归于“家”的传统感觉。那么火车站还是我家的“客厅”;在经济时代。当我们的整个空间正在幻化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摩天大厦时,火车站更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大堂”。我们以“中国铁路客站集体影像”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铁路客站。这样的一份合影,个体影像有着胶片图像的凝固性。总体的影像却有着PPT模式的前行和变幻。在凝固和变幻之中,我们已看到了中国铁路客站可以称为卓越的未来气质。
城市的车站车站的城市
在老中国的建筑影像中,一个是火车站、一个是铁路局或铁路公司的办公楼,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彰显着份量,而直到今天,车站仍然理所当然是区域性的地标建筑。这是铁路在经济中的力量带来的独特之处。对于像郑州、石家庄这样铁路带来的城市,潜意识里他们或许更愿意认为自己是火车站带来的城市。如果铁路不在此设站,它们的人生会像那些钢轨通过而火车不停留直到今天依然沉默的乡野样。
在铁路客运站规划中,“十一五”期间,铁路系统将投资1500亿元新建或改建548座客站,其中在全国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那么多的历史和当下的感觉已例证,能成为铁路枢纽客运中心,将吸引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城沉默,人有欲望。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为全国枢纽性客运中心毫无悬念,另外两个花落西部:成都与西安。这其中有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意念,也是西部的幸福。10个区域性客运中心则归于哈尔滨、沈阳、济南、郑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宁、兰州、乌鲁木齐。
548这个数字中,按照城市等级分,有省会级以上城市客站25座,地级城市客站95座,似乎高级别的车站并不算多。但是如果按照铁路等级来分,“548”中包括客运专线客站158座、城际铁路客站83座。与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关,其实已表明了车站水准,而它们的数量已近总数的一半。
城市的交通史常常指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路径。贵为首都的城市北京,清光绪二十一年(1901年),在离皇家住处不远的前门瓮城建起了火车站,标准的名称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这是北京站的前生,今天的北京铁道博物馆的馆址。在2008年前,北京城里的火车站大的有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兄弟俩,两者分立城东西,前者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大献礼建筑之一,后者是1996年竣工号称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至于南北的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好面子的北京人不愿提起,身处首都的它们,如果忽略那些有历史的老建筑,就局促和单薄得几乎如县级的公共汽车站。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