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不只是一个免签度假岛而已
济州,不只是一个免签度假岛而已
陈雅琴
“我希望济州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时候,不仅仅是它多么浪漫,多么适合度假和蜜月。济州人希望和外来客一起捡起正在消失的历史与文化。走在街头,不同的只是语言,热情、礼貌、困境、努力生存,它正在走的道路,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是不是可以抛开观光的心情,真正去体会和接纳它呢?”
临别前的最后一顿晚餐,在莲洞的新闹市街上一家私房菜馆的“榻榻米”上,负责济州华人观光的一位女士,几杯清酒下肚,有点微醺,说了以上那段话。难道是因为离别气氛,这番话听起来才有些伤感?
这是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状态,的确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地区一样。这座岛屿正在慢慢的走向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那些令它备受关注的东西,也正在慢慢失去。
去济州越来越便宜,方便。上班族们拼凑5天的假期就可以去一趟,搭邮轮或是大韩航空的班机,据说整个花费不超过3000元。这是令济州岛欣喜的事情,今年7月的旅客统计人数是60万,这仅仅是那一个月的休假游客数,而这座岛屿的人口不过53万。各种名目的旅行团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他们几乎总是去同样的地方:城市日出峰1小时,泰迪熊博物馆40分钟,海水浴场2小时、龙头岩50分钟,民俗村博物馆1小时……不知道有多少人除了走马观花,拍下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之余,思考过这座岛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好像有点强人所难了,毕竟大家只是逛逛就走,又不是家乡。但我们去了一个地方,又为什么不可以真诚的了解它呢?
消逝的海女们
令济州人最心痛的失去,是海女。曾经是济州妇女们最为普遍的营生方式的海女,如今只剩下极少数年迈者,80岁的老妇们潜水抓海胆、海带,大多也已经是表演,现代的捕捞和巨大的出口需求在这里,她们似乎也帮不上什么忙了。济州仍有专门的海女学校与博物馆,人人都知道,当一样东西需要进入博物馆瞻仰和进入书本来学习,就代表那样东西已经是历史。用这种形式保存下来的,是这样东西所包含的精神。
提到海女精神,今天的很多济州人仍记忆犹新。30多岁的金美玉是一名汉语导游,有时候带韩国人去中国旅游,有时候给来韩国的中国人当翻译。她的母亲早年就是一名海女。在城市日出峰脚下参观海女出海仪式时,她能哼出那些歌谣,那是母亲年轻时唱过无数遍的。当年迈的海女们走下水域,金美玉和岸边卖海产品的大娘使劲呐喊加油。她说这是一种鼓励和敬意,对年迈者的劳动,更是对几百年来不怕艰险努力支撑家庭经济的海女精神。那时候,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数字是关于出海遭遇不测的海女的,数字大小只是出海的运气而已。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