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宜万铁路:青山绿水中的艰难(2)

2023-05-29 10:24:3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宜万铁路:青山绿水中的艰难,到达恩施的那天下午,阳光明艳刺眼,很让人怀疑资料中对此地“地无三日晴”“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下雨”的描述。不过当晚雨就来了,之后数日再不见

宜万铁路:青山绿水中的艰难

到达恩施的那天下午,阳光明艳刺眼,很让人怀疑资料中对此地“地无三日晴”“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下雨”的描述。不过当晚雨就来了,之后数日再不见太阳光芒。从恩施出发,东至宜昌,西到万州,一路阴雨,一路绿色。而在那一片青山绿水之下,岩溶、断层、暗河、滑坡、瓦斯、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广泛分布,让喀斯特地质显露出另一副险恶面目。这种险恶,只有靠近、进入宜万铁路的隧道才能真正发现。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大,但最为困扰宜万铁路的地质问题是广泛分布的岩溶和岩溶水。由此带来的工程名词“突水”,即在施工中忽然出现大量涌出来的地下水现象,让宜万铁路的建设者们刻骨铭心、痛苦不已。

其他地方修隧道,也会出现突水,但是到了宜万铁路,还是突水,但是水变成了洪水。在马鹿箐隧道头顶有一处小名“978”的充水溶洞,被命名为DK225+978号富水溶洞,这个洞距离起点宜昌有255公里又978米的地方,汇水面积达15平方公里,聚水60万立方米,相当于12个直径60米、高20米的石化公司储罐的容量。一旦下雨,每小时补水2万至3万立方米。自马鹿箐隧道开工以来,“978”共发作了14次,均为大型突水。2006年1月21日发生的突水,短短10分钟的水量即达5万立方米,总计相当于泄出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量。鄂西武陵山区的马鹿箐隧道,由此成为世界铁路建设上瞬间突水最大的隧道。

修建隧道的人们将隧道叫“洞”。铁路隧道一般有主洞、用于探明地质和加快掘进的平行导洞,以及用于连通主洞和平行导洞的横通洞。我们的汽车一会儿在主洞里向前,一会又拐上横通洞,转进平行导洞。

隧道里昏暗,只在一侧洞壁上隔10多米亮一盏白炽灯,灯光微黄。在岩石裸露的地方,有工人将一面塑料质地一面毛毡质地的隔水布贴挂在岩壁上。后面的工序,是将衬彻机作为模板移来,在隔水布上浇灌混凝土,形成光滑齐整的隧道顶和隧道壁。

昏暗中看到挂在一侧墙上红色的救生圈。之前隧道里还有救生衣和橡皮筏,两侧边墙铺设了长救生绳,每隔100米还有一个救生平台,专用应急灯会在危险时刻亮起,声光报警装置连通隧道内外,向前掘进的掌子面处被24小时视频监控。施工人员安全在宜万铁路是首要的,然后才是工期。

在如此独特的喀斯特地质条件下修建干线铁路,全世界的经验为零

在之前的几个隧道里,比如云雾山隧道,爆破后出现了个高达60多米的大溶洞,洞内有暗河、瀑布,层层叠叠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支洞交错互生,犹如地下迷宫一般。但是当马鹿箐的“978”最后终于被打开后,施工人员除了看到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钟乳石,倒是在溶洞底发现许多水都冲不开的泥球,泥质极细,粘度奇大。宜万铁路揭开了武陵山地下的美景和神奇,为了铁路的安全,它们又被一封存,交还给大山。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