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摄之徒,最终舍得(2)
好摄之徒,最终舍得
罗红在兰州的黄金地段租了店铺,接受了房东的一个建议,将“喜利来”,更名为“好利来”o开业当天营业额就有近一万元,此后生意大有“爆棚”的状况,柜台甚至要用木杠子抵住,防止挤垮了。
兰州电视台找上门来,表示可以先做广告后付钱。于是每到天气预报的时候,电视屏幕上就会出现好利来蛋糕的图片。很快,罗红又开了五家门店。“中国蛋糕大王”的想法已在罗红脑海中逐渐成形。
连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很热门,但当时的企业都做不大,10家以上已经很难得。或者生活水平是一个限制,但是罗红体现了更为审慎的态度。好利来逐步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拓展,他没有走发展加盟店的方向。
1995年,好利来进入北京,第一家店在前门开业,并不顺利,在高昂的房租下第一年有亏损,到第二年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罗红仍然决定暂时撤出。
到了2002年,投资1.1亿元在北京通州建成好利来食品工业园。2003年,好利来总部迁到北京,成立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罗红准备充分,之后接连开设了70家门店。
到2004年9月,当北京市民在地铁看到罗红的摄影作品时,他们并不知道,早在10年前,罗红的生活其实就开始了两条并行的轨迹。
减法
可就是这一行发现了问题,罗红看到什么都想装进镜头,到头来反而挑不出好照片。“要从减法做起了”,这足他对自己摄影作品第一次的认识和总结。“大自然让我学会了,舍得二字。”
放下蛋糕,再成“摄徒”
事实上,摄影是罗红“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在中学时候罗红第一次见到了相机。“我觉得这是个神奇的机器,可以把瞬间变成永恒。”1985年罗红买了第一部相机,理光牌。现在早已古旧不堪,却依旧在家中存放着。罗红北上兰州时抵押的,就是这台相机。“当时买它时是3700多,就抵押了800块钱给我。”之后罗红果然一搏成功,这台相机回到了他的手中。
1995年,朋友到大连看他,带了一本柯达公司的台历,翻看的过程中,又重新激起了他少年时期的遐想。此时好利来已经有30多家门店,重要的是业务已经走上了轨道,不再需要他事事亲力亲为了。
他跟好利来的几个副总开着越野车奔向西部了。这一行发现了问题,罗红看到什么都想装进镜头,到头来反而挑不出好照片。“要从减法做起了”,这是他对自己摄影作品第一次的认识和总结。“大自然让我学会了舍得二字。”当然,自称对管理企业“非科班出身”的罗红也把这个心得用到了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时候我们在办公室是拍桌子打板凳,但到了大自然我们很容易和同伴达成共识。”接下来每年罗红都会抽一到两次时间带着好利来的几个副总去大自然行走。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王石爱登山,汪潮涌爱帆船,张跃玩直升飞机的原因吧。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