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铁路楷模
60年铁路楷模
石 静 赵妮娜
1951年,厚重
一些名字,让后面的人看到的是一些人生、一些寓意。
数年前从图书馆借到《中国铁路发展史》,]982年出版的书已纸张发黄,虽然是学术语言的写作方法,但阅读如行车在高速公路上,感觉单调却能快速送你到目的地。叹服吋记下了作者名字,金士宣。书的序中说,这是作者历经艰难二十载编著而成的书。
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1923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的当年出版了《铁路运输学》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铁路运输管理学专著,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书题写书名。7927年从美国博士毕业时,他用英文编著的《铁路货车管理》一书在美国费城出版。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位工学博博士是一位中国人。1932年,由这个中国人牵头,中国开始在钱塘江上筹建大桥。大桥于抗战开始的P937年建成,9月26日通过了第一列火车。3个月后,战局恶化,这个中国人挥泪参与将桥炸毁。16年后,这个人又再次主持了大桥的修复工程。
这个人的名字是茅以升。1989年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茅以升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崎岖多子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半个世纪以前的黑白之色,在今天的彩色视觉世界里,多有触动人心的力量。那些黑白老照片,尽管只有视线接触、指尖翻过,照片的主人和那些名字却能让你有重量之感,只不过你不便给它们找出计量单位,只能总称为“厚重”。
他们的故事里充满了情节。往事在今天看来,像是素描手法的连环画,在特定的时候出现,低调地留存。
我们把时间限定于1948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年,许多人的人生分隔点在此出现。
1948年9月25日深夜,26岁的昂昂溪机务段司机长范永接受了一项任务:值乘秘密军火列车,将8车弹药、22车炮弹送到前线。
秘密军列白天隐蔽。夜里行车,还是被敌机发现围击,炮弹落在机车的前后左右。机智的范永同敌机“捉迷藏”,他从空中的嗡嗡声判断敌机的远近,忽快忽慢、忽开忽停地操纵机车,甩掉了敌机。
4天4夜,853公里,冲破敌机5次跟踪轰炸,秘密专列将弹药及时运到前线,对取得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8年冬,哈尔滨铁路局学习苏联铁路经验,试用“大开汽门,高提手把”的新橾纵法,司机杜先扬值乘的蒸汽机车跑出了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这是铁路运行速度的一个新纪录。
1948年,中国工程爆破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叔瑜大学毕业,前往当时的成渝铁路局当实习生,他与铁路的机缘由此开始。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