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科举探幽
千年科举探幽
探索·发现
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废止了100年,却被西方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它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它的是非功过呢?
3000多年前,为治理庞大的帝国,选拔官员和人才成为历代中国帝王最操心的大事。除世袭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举荐。
然而,世袭和举荐的公正性总是不能令人信服,以至官场结党营私、贪腐舞弊之风盛行。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场变革终于出现了。推动这场变革的人,是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的隋炀帝杨广(图1)。
(1)隋炀帝
对科举起源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以进士科的创办作为起始的年份,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元年。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士。
考试科目有常科和制科之分。常科是在规定时间里举行的固定科目的考试,制科是皇帝临时设定科目的考试。
科举制度重才学而不重门第,把读书、科考和做官统一起来。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公开、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所以在一开始起到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成为读书人奋发学习的巨大动力。
隋代的科举制还是雏形,学生参加考试要受出生门庭、官员举荐等限制,但它的创建还是大大削弱了官僚贵族世袭的特权。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取消了考试资格,为普通百姓敞开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大门。
有一次,唐太宗站在大雁塔上,看着前来赶考的举子们,非常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意思是所有的人才都被我笼络住了(图2)。
(2)唐太宗李世民
但科举制在唐代也仅仅只是确立,当时真正受重视的是皇帝临时设立的“制科”。
一些才子考试因为不对考官的口味而不得志,韩愈多次在“制科”考试中失利,一连考了4次才得到认可。
杜牧的经历更让人啼笑皆非,考试之前,杜牧将自己的新作预先送给考官看。考官看后竟然说:你的诗写得相当好,可惜送来迟了,前3名已经有人,你只能委屈当第4名吧。
考试还没有开始,名次却被预定好了。这样一来,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性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科举考试公平性方面作出重大改革的是宋朝。
宋太宗开始实行“糊名制”。糊名就是把卷首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便于识别考生身份的内容封盖或裁去,让考官无从知道自己所判卷子的考生是谁(图3)。
相关阅读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