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火箭
飞天火箭
走近科学
1984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35个国庆节。
庆祝活动从阅兵式开始。上午10点45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点,广场上爆发出的欢呼声和掌声压过了牵引车的轰鸣声:中国第一次公开展示了自己制造的各种型号的导弹(图1)。
(1)中国首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制造的各种型号的导弹
主持人:当年火箭部队在天安门广场用7分钟行进了69米的路程,这69米的路程却是几代航天人所走过的相当长的一段艰辛历程。
600年前中国明朝的万户,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构架上捆绑了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一切就绪,万户坐在椅子上,命仆人用火把点燃47支火箭,随即发出轰鸣,并喷出一股火焰(图2)。试验家万户在这阵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
(2)“航天始祖”——中国人万户的飞天梦想
朱毅麟(国际宇航科学院 院士):600年前的万户只是想飞,看能不能够上天,人类在实现了无人太空飞行以后,知道太空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所以现在的载人航天和600年前的万户载人飞行实验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在万户为飞天的梦想献身200多年之后,英国人牛顿第一个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牛顿认为速度可以战胜引力,他曾经设想:如果制造出一种巨型大炮,也许就能将人送出地球。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允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火箭技术专家):应该说航天的事业最早的话,是一百年前,俄国人契尔克夫斯基提出了一个利用反作用原理,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的工具,契尔克夫斯基奠定了这个理论的基础,而真正作为航天事业发展,那是和这些国家的军队的建设分不开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当中国决定自己发展导弹的时候,真正看见过导弹的人只有从国外回来的钱学森等人,当时走的也是仿制的路线。
余梦伦(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搞航天事业,很重要的一点,是有钱也买不来,必须自己搞。我们刚开始是从苏联引进的,中国叫它1059。
1059是中国仿制P-2导弹的代号,而P-2导弹是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V-2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经过全国各个行业的支持和努力,仿制工作取得了成功。1960年11月5日发射成功。
张允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火箭专家):1059仿制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能一举成功,这是没有想到的。用我们国家自己的材料,把整个一套“东风一号”导弹,还包括一套地面的系统,包括各种燃料氧化剂,包括压缩空气这一套,全部研制出来了,而且首发就成功了。大家信心非常足,当时也真有点初生之犊不怕虎,上来就搞我们自己的导弹。
相关阅读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