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源——解读中医(一)(4)
中医之源——解读中医(一)
6年以后的1913年,就出现了第一次、由政府主导的针对中医的漏列案。这是一个反对中医的标志性事件,因为此前对中医基本上还是属于学术讨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你这个理论怎么样,我这个理论怎么样,只限于学术层面。但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中医,已经上升到了政府干预的层面了。
标志性的废除中医事件就是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什么意思呢?就是讲,理工大学可以办,文科大学可以办,但是中医大学不能办。不能搞中医的大学教育、专科教育,不能办相关的中医学校,这就叫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其实它不是漏了,它是故意不列中医。它不列你,你就没有教育权,不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它要让这一个学科,这一门科学后继无人。后继无人了,你这个学科不就消亡了?
1913年的1月份,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一个教育大纲,大纲内容是什么?跟日本学,规范中国的所有教育领域,哪些可以办学,哪些不可以办学,规定了七个大的门类。医工理农大门类中,医分了两个门类,一个是医,一个是药。可以办医学院,可以办药学院,也可以医药一块儿办,但是不能办中医学。这就是当时出现的对中医的一种歧视。政府不同意你中医发展,不让你培养学生,这就是教育漏列案。漏了,不把你写上去了。当时中医界反响强烈,组成了一个请愿团,到南京,到总统府去请愿,申诉中医不能消灭。政府说我并没有反对你中医,就是你不能办学。因为和西医比较你不科学。而且中医不入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在往前走,中医不入世界之潮流坚决不让办。这个不让办不光是医生着急啊,还有那些做药生意的,做药厂的那些人,就是我们的民族企业家,他们也非常着急,所以这些人就赞助中医生,大家共同为中医去抗争,去争取。这一折腾就折腾了很多年。直到最后教育部说,我不是要消灭你,但是,中医要办学校,公立的不行,私立的可以。你自己办一个可以,你叫国家给你办,这个不行。很快几个私立的中医院校成立:1915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了;1917年,广东中医专门学校成立。这两个学校成立之后又都到教育部备了案。这就是中医废存之争第一个事件,第一个事件就是不许你后继有人。其次再从教育体制上对你进行管理,这叫教育部解释。
事情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没有。
这时候又出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咱还是非讲他不可,他叫余云岫,浙江镇海人。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待了11年, 1916年回国。回来后担任了很多要职,上海医师公会会长,商务书社的编辑,一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他还是上海医师公会的会长。还当过国民党卫生行政委员会的委员。他有话语权,中医没有地方说话,在他的医师会里没有中医,你中医药说话到街上说去。他在1929年提出来废除中医,这是中医废存之争第二件标志性事件,他要把中医消灭掉。余云岫在废除中医问题上做得不对,但是他这个人还是爱国的,应该公正地去看。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要求去朝鲜战场,还自己捐资买飞机。而且这个人是一个学术精神很好的人,我们现在不少人,很缺乏这种精神。余云岫从日本回来后,写了一本书《内经商兑》。他把《黄帝内经》的话找出来,一条一条按照西医的理论对照,然后评判。你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他就告诉你,上古之人你考证了没有?你怎么知道过去的人活到100岁,他一条一条地批驳,真做学问,然后出版书,要消灭中医。
相关阅读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