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太空(10)
笑傲太空
杨利伟(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员在上面把这个服装拿下来,进行解包,装配,整个过程很长。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做完组装、训练以及检查。
飞船飞到第27圈时,空间环境平静,航天员进行出舱行走前的最后准备:除了穿上航天服,轨道舱还需要泄压,航天员还要进行吸氧排氮等,具体到小的操作,有上千项之多。
如何杜绝人为操作事故的发生呢?神七任务采用了由两名出舱航天员互相配合的方式来执行。
出舱行走的航天员1号以操作为主,另一名航天员2号从旁协助。人们常说协助需要默契,但在神七任务中,默契却远远不够了。
翟志刚(航天员):靠心领神会的这种东西不需要,也不允许,防止产生误理解、误操作。都是明喻,我需要你怎么样,我就直接告诉你;你需要我怎么样你直接告诉我。都是明喻,明令,明操作。
2号航天员刘伯明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在1号航天员翟志刚进行操作的同时,宣读《飞行手册》。手册中(图1),详细记载了每一项操作的具体步骤。
(1)刘明伯负责读《飞行手册》
吴斌(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 主任):为了做到稳妥万无一失,拿着手册去读,保证他不会有问题,保证不会漏,不会发生错忘动作。
这个阶段的出舱准备,大概需要2小时。
就在航天员忙着准备出舱时,一个隐患在悄悄靠近。那就是“空间运动病”。
在地球上,人对运动的感知通常依赖耳朵内的前庭器官。那里有一种叫作耳石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耳石压迫毛细胞,毛细胞就能感受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耳石失去了重量,形成不了对毛细管的刺激,人也就失去了对运动的感知,于是出现定向紊乱。
此时,人会出汗、头晕、甚至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平时看起来并无大碍,但在太空中,却有可能致命。
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大约有50%的航天员会出现空间运动病。国际上因为航天员出现此病而取消出舱活动的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保证神七航天员免受空间运动病的干扰呢?除了在地面上针对前庭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外,科研人员还研制了专门的药物。
李勇枝 (航天员监医保研究室主任):研制了一个口腔速崩片,这个口腔速崩片主要是可以免给水,不用喝水放在嘴里头就能够吸收。
在发射前8个小时,航天员就开始服药,并随同三餐一直吃到出舱前。进入轨道舱之前,航天员还注射了抗运动病的针剂。
空间运动病的隐患虽然解除了,但在地球上生长的身体,来到陌生的太空,还会感觉一系列的不适。
相关阅读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