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太空(7)
笑傲太空
从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以来,神舟飞船的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聂海胜:杨利伟只在返回舱里面,我们还到了轨道舱里面(图3)。就是你住一间房子,我住了一个一室一厅的。
(3)图组:(3-1)神舟五号航天员只在返回舱里(模拟图)(3-2)神舟六号两位航天员可以到轨道舱(模拟图)
到了神舟七号,轨道舱这个厅就变成了多功能厅(图4)。为了能让航天员不仅在这个厅里工作和生活,还要能从这里走出去,飞船设计者们就必需让轨道舱同时兼有气闸舱的功能
(4)神舟七号的轨道舱是一个多功能厅(模拟图)
2006年的9月,整个轨道舱首次进行泄复压实验,检验气闸舱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舱内的一个标准大气压泄到接近真空状态,再从真空状态恢复到适合航天员生活的一个标准大气压。
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舱内的压力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设计速度降低,原本期待的15分钟完成泄压,竟然用了近5个小时。
贾世锦(神舟七号飞船工程师):舱外航天服有一个支持的时间限制要求。它的生保系统,还有电力供应等都是有时间要求的(图5)。
(5)对航天服进行试穿检测
可想而知,在等待了这样长的泄压时间之后,当航天员能够打开舱门时,航天服已经不能够再支持他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了。
科研人员很快就发现了原因,但他们同时意识到,气闸舱泄压的时间似乎无法缩短!
按规定泄压时间是不得超过20分钟的,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强行打开舱门,就意味着航天员开门的力量要提高近6倍,这对航天员来说很难实现。
舱门该如何打开呢?科研人员不断地改进飞船的泄复压系统,除此之外,他们还反复对开闭舱门进行实验和分析(图6)。
(6)科研人员反复进行开闭舱门的实验
在他们不断的努力下,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作为飞船通向宇宙的舱门,打得开很重要,关得严就更为重要。
董文平:人在真空状态下,肯定会死掉,首先没氧气供应,另外人会爆裂,因为人体内的压力要比外边压力高很多。
相关阅读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