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蓝色角逐(二)(2)
幻灭——蓝色角逐(二)
(2) 图组:(左)洋务派重要人物左宗棠(右)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造船企业: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局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原有厂区已经捉襟见肘,于是,1867年江南制造局搬迁到城郊高昌庙镇,专门设立轮船厂,添机器,挖船坞,拉开架势造大船。然而,船越大,技术难度也越大。徐寿和华衡芳等人虽然掌握了不少经验,却仍感力不从心。
于是,隶属于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成立了。它犹如现代企业的信息中心和研发机构,对于14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官办企业来说,的确是深谋远虑的作法。
当年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了拥有徐寿、华衡芳等中国学者以外,也吸收了像傅兰雅、伟烈亚力这样的外国人(图3)。中外双方以一种接力方式进行翻译工作:先由外国人口译,再由不懂外文却熟谙汉语文法的中国人整理成中文。
(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外籍翻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翻译馆的出版物不仅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界开辟了新天地。更为意外的是,刚刚打败了德川幕府的日本明治天皇,也在维新变法之初就派外交官柳原前光前来探访,带走了大量翻译馆的译著。可以想见,那些书籍犹如及时雨,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军事与科学的突飞猛进。
?姜鸣(史学专家):中国和日本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一个发展海军,一个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造船工业。两个国家是同步的,同时开始培养人才。
但是区别在哪里呢,日本比较重视整体上学习西方。他们把整个西方的管理、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教育、工业、军事、国防,统统从国外搬回来了;而中国是大部分人反对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
在这个过程之中,日本的一个目标是非常非常清晰的:我是一个岛国,我如果不振兴,就很可能被西方的白种人灭掉;我要振兴,我怎么办?就要走上大陆。
中国的洋务派官员并没有及时洞察老邻居的雄心壮志,但随着翻译馆的译著迭出,江南机器制造局的造船进度却也加快了。
1868年,在徐寿、华衡芳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花费白银8.14万两建造出中国第一艘用蒸汽机驱动的兵轮。它长约60米,载重600吨,设置火炮8门,时速9海里,被曾国藩命名为“恬吉”号。当年7月23日,“恬吉”号试航。当它驶过美英两国公馆时,鸣炮庆贺,不仅轰动了上海,也震动了北京(图4)。
(4) 博物馆陈列的“恬吉”号模型图
相关阅读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