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性话题,而关于全球变暖的理论早在60年代的中国就有人提出。1961年的1月26日《人民日报》有一篇题目叫《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的问题》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就是第一任国家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图1)。
(1) 早在四十多年前涂长望就关注气候变暖的问题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涂长望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命书,是由中央军委发布的主席令,任命他为气象局第一任局长(图2),那一年,涂长望43岁。
(2) 新中国第一任气象局局长任命书
组建之初的气象局,并不叫国家气象局,它的全称是军委气象局,直接受中央军委领导。
涂长望是谁?为什么他能执掌帅印?他有什么样的身世背景?当时,围绕这些问题,外界有许多的猜测。
面对外界的各种传闻和疑问,只有涂长望自己最清楚,他对党的忠诚和信任,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
1930年春天,24岁的涂长望以优异的成绩留学英国,学习经济地理专业。10月的雾都伦敦,以难得的好天气迎来了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学子,身在异国求学的涂长望,时刻关注着来自祖国的消息。
一年后,正在德国实习的涂长望,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头条报道: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水灾,家乡武汉有10万人丧生,这场灾害彻底改变了涂长望的志向,他从原来的经济地理转向了气象科学。
两年后,涂长望的硕士论文《中国雨量与世界气候》通过了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答辩,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要求尽快发表他的论文要点,涂长望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这也是皇家气象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身为游子的涂长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不仅学有所成,还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被批准成为共产党华语支部党员。回到利物浦不久,涂长望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南京北极阁气象台的邀请信,邀请他回国的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
1934年8月底,中断了博士学位学习的涂长望,离开英国,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旅途,回到了南京。
玄武湖畔,在南京的最高点北极阁,涂长望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北极阁优美宁静的环境,让涂长望心情十分舒畅。他将自己的研究目标定为旱涝的长期预报,而这在中国气象史上是开先河之举。
相关阅读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