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看飞舟(3)
中流击水看飞舟

(6)训练有素且体重较轻的小舵手泽塔(左一)
孟关良和杨文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取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这项运动。据说划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的独木舟。这种菱形的一叶扁舟上“人无座,船无舵,桨无架”,人、船、桨彼此之间处于不停的相对运动中。运动员前腿弓,后腿跪,两脚和膝盖形成的钝三角形支撑面落在船的几何中心上。单人划艇的桨手只能在船的一侧划桨,来自单边的动力会和船的阻力中心产生力偶,引起船体转动。这便需要桨在划行时靠紧船舷,并且在每桨结束时用“拐弯”的J形划水动作起到“操舵”作用,以保持船的直线航行(图7)。
(7)划艇的J形划水动作
人们尽可以将皮艇与划艇相提并论,统称为皮划艇,但却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划艇为船体敞露、无遮无拦的“开放式”,皮艇则为船体密封、水泼不进的“闭合式”。4000年前爱斯基摩人的皮艇将海狮皮蒙在鲸骨、木头的架子上,再用鲸油进行防水处理,这一属性保留至今。皮艇的桨杆两头各有一面桨叶,方向互相垂直,在船的两侧此起彼落,轮流划动,远看宛如美丽的风车。运动员坐在舱中紧凑而伏贴,实现了船和身体“合二为一”,所以皮艇特别灵巧。
激流回旋是奥运会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水上比赛了。在犬牙交错的礁丛和奔腾咆哮的漩流中跌撞摔打,这原本是自然河道上的运动项目。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在奥格斯堡修建了一条人工赛道,使激流回旋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并进入了奥运会。可惜由于造价昂贵,此后整整20年令承办国望而却步,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才重新成为常规竞赛项目。激流回旋赛道的设计追求“别出心裁”(图8),长约300米左右的弯环河道落差有6米,强大的泵站以每秒近20吨的流量将水抽取到“上游”后滚滚而下,崎岖盘陀的河床在许多位置设有地槽,安装可移动式障碍和礁石,造成千变万化的飞湍瀑流。皮划艇到达终点后,传送带能再次把运动员连人带船提升到起点。
(8)激流回旋赛道的平面效果图
世上没有任何一次完全相同的激流回旋航程,在雪浪鼎沸、水如乱云的河道上,“读水”是运动员随机判断“水情”、“水性”的能力。狭窄的“咽喉”水流湍急,较宽的“肚子”水流减缓,不仅越离开岸线靠近中心水流越急,而且底部河床和水面空气的阻力都会使“中间层”流得最快。跨河索缆上悬吊的“门杆”一路排成25个水门,其中至少6个逆水门,伫候选手依次穿过。这些红色的逆水门都设置在障碍物后面,“礁石”逼水成漩,水面涡大如轮,只有巧妙利用漩涡的回流力量,才能通过“定桨”动作完成下降旋转、原地旋转和上升旋转,在“龙门阵”中进出自如。某种意义上说,激流回旋就是逆水门技术的较量(图9)。
相关阅读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