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黄昆(4)
本真黄昆
黄昆:恰好这时半导体出了一个新领域,叫作超晶格。我看到这个非常重要,对它很感兴趣,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当时超晶格领域里有些现象用现成的理论解释不通,黄昆敏锐地发现了理论漏洞,决定从这里开始着手研究。黄昆有个特点,学术问题愿意与人辩论,在争论中理清思路,在争论中启迪新想法。说起争论,黄昆和杨振宁、张守廉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可是出了名的“三剑客”。
杨振宁:那个时候,我们三个人是同一个班的研究生,而且住在一个宿舍。
杨振宁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为了弄明白一个原理,他们三人挑灯辩论的情形。
杨振宁: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三个人辩论了很久。我们开始在茶馆里辩论,回到宿舍继续辩论,后来熄灯了躺在床上还在辩论。再后来干脆起来点上蜡烛,找来一本伯尔格关于 “测不准”原理的书仔细去看,从中寻找答案(图5)。
(5)学术诤友成就三位著名的科学家(从左至右:黄昆、张守廉、杨振宁)
时隔40年,黄昆喜欢争论的禀性一点也没有变,这回对手是刚分到所里年仅33岁的硕士研究生朱邦芬。
朱邦芬:1985年以后我跟他一个办公室,直到2000年离开半导体所。我们两个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说话,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共同探讨问题。有时争论得很厉害,他没有一点权威的架子,和你是完全平等的。
辩论拉近了黄昆和朱邦芬的距离,为了解决超晶格材料实验与理论不符的问题,黄昆提出建立一个新的物理模型,他们成了合作者。
朱邦芬:他做事情,总喜欢化繁为简,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简单的问题,抓住核心来解决。
一开始黄昆用的是一些物理学中传统的重要概念,但是年轻的朱邦芬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意思的是,这一老一少的关系颇有几分像当年玻恩与黄昆的关系。3年过去了,在争论中,黄昆与朱邦芬建立的“光学声子模型”逐渐清晰起来。
朱邦芬:我们对一个问题经常争论,今天我说服了你,明天可能又被你说服了,有时候要翻来覆去好几次。
这段时间也许是黄昆回国后度过的最忙碌的时光。他重新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理论研究,并且又一次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1988年,黄昆与朱邦芬合作建立了“黄-朱模型”,解决了超晶格领域存在20多年的疑难问题,作出了对现代光电子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创性理论,大大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图6)。
相关阅读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