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2023-05-26 11:11:2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探索·发现 寄居在孔庙的北京历史文物,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将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然而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建设随着工程的快速进展,建设者遇到的挑战越来越

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寄居在孔庙的北京历史文物,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将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然而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建设随着工程的快速进展,建设者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

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杜迪阳设计的青铜椭圆桶,那个赢得喝彩的创意在施工过程中却遇到了空前的麻烦和挑战。

施工方几乎所有的技术骨干都被调到了这个施工现场,每绑扎一根钢筋都要进行精确计算。这个椭圆形的斜桶,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难度就是每一层钢筋绑扎后,都要校正偏差(图1)。

(1)新首博建设施工现场

为防止浇铸后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做了他们从未做过的试验——按1比1浇铸了一块模型。

当这座庞大的建筑到了即将封顶的时候,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这个巨大的屋顶面积近15000平方米,它的北侧,即面对广场的位置还要伸出一个22米长的宽大挑檐,这样大的跨度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证。

历史上曾经有过可怕的结局,上海有一座建筑的长挑檐屋顶,在一场特大暴风骤雨中被掀掉,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保证新首博宽大挑檐的安全,使得决策者们不愿意仅仅相信建筑结构设计师的计算。

在这之前,浙江大学力学研究所的专家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计算和测试过所有的数据,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首都博物馆业主委员会还是决定再委托北京大学对新馆结构的安全性进行风洞实验。

首都博物馆模型上数不清的导管连接着一个个微小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它将模型的每一个受风面上各点承受的压力传入计算机,进行综合数据统计。

在大型低速风洞中,他们模拟了首都博物馆新馆周围的建筑环境,确保风洞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北大向首博业主委员会提供了380多页风洞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是安全可靠的(图2)。

(2)风洞实验结果犹如给建设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法国设计师杜迪阳的设计中,“新首博”外墙壁所用的木材、石材均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极高。难道在中国就找不到与“新首博”建筑整体艺术气息相吻合的材料吗?

“新首博”的外墙除了用榆木外,最终选用了出自中国北方的石材“蒙古黑”,经过打磨,十分理想地再现了老北京城墙固有的色调(图3)。

(3)使用本地建材既保证了质量,还节省了经费

相关阅读

  • 劈波斩浪走蛟龙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地球的力量——大气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