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3)
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王德龙,祖籍山东,生在北京,下乡插过队,回北京后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几年后,他突然迷上古代青铜仿制工艺,辞职办起一个小青铜作坊。经过多年打拼,小青铜作坊发展成为一个制作青铜器的工厂。
王德龙的青铜器工厂距离北京市中心近50公里。当王德龙得知韩永是为了首都博物馆的青铜鼎工程前来向他求援时,一时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王德龙向韩永讲述了自己对青铜器的理解,并立即构思了青铜器纹饰的草图(图6)。
(6)如果说法国设计大师杜迪阳设计的新首博是一件传世之作,这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就是美丽的青铜纹饰
许多建筑设计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这样被一个青铜工匠解决了。
2003年春天,当人们企盼新馆工程早日结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施工造成了巨大冲击,工程进度被严重拖延。
2005年初,在北京市政府承诺市民在这一年要办到的56件实事中,首都博物馆新馆在年内建成并且开馆运行位列第九。
北京市政府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和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签字,保证新首都博物馆在2005年年底之前开馆运行。
尽管梅宁华签字的承诺书上写的是试运行,但他明白,自他们签字的那天起,就意味着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基建、展厅的装修和布展已经同时进入倒计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偏偏在这时候民俗展的实施方案出了问题,准备施工的图纸一改再改,最后一稿送来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
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后,立即进行大会战,施工现场最多的时候有近3000人在作业。
此时,首都博物馆年轻的工程部主任王瑞成了矛盾的漩涡中心。大情小事的组织协调把这位能干的女性忙得团团转。好在她沉着应对,难题总能一件件得到解决。
韩永的时间则被排得满满的,在首都博物馆南侧小红楼的临时会议室里,他每天至少要召集十几个会议。
其实更可怕的是,他们有时不得不推翻已经完成的工程,所有的参建者都没有遇到对施工标准要求得如此苛刻的工程项目。
?由于时间紧迫,首都博物馆的工程施工还没有结束,就同步启动布展的准备工作。
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它们的老家孔庙已经存放了很多年。首都博物馆的保管部,从“新首博”开工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文物搬迁前的准备。
文物进入展厅实物布展时,距离开馆已经不足100天。此时,如果文物到位,它们的安全就会成为大问题;如果文物不到位,它们的定位、固定还需要调整,后面的工作就只是一纸空谈。
相关阅读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