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诗歌唐朝
怀才不遇——诗歌唐朝
百家讲坛
唐诗有一类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咏史诗,歌咏历史人物,歌咏历史故事。
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历史的时代。唐以前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好不容易统一了,人们特别注重历史的经验教训,由此也促使诗坛产生了很多咏史诗。
唐诗中间有哪些好的咏史诗呢?
中国历史上的咏史诗是从晋代开始的,当时左思写了一组咏史诗叫《咏史八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他说,山谷里有一棵郁郁葱葱的高大松树,山顶上有一棵仅一寸粗的小树苗,但小树苗反而覆盖了大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太阳光首先照到长在高山顶上的小树苗,小树苗的影子却把大树遮盖了。
左思为什么这样写?他比喻这个社会不公平,有的人德才很好,但出身低微,就像长在山谷里的一棵大松树,很少得到阳光;相反有的人德才一般,但因为出身高贵,就像长在山顶上的小树苗,总是先得到关照。
这首诗咏的是左思心中的一种不平,最后他联想到汉朝一个叫冯唐的人,他说:“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这个人难道不是很有才华吗,但因为他出身低微,所以一辈子没有受到重视,只能做个小官(图1)。
(1)除了咏史诗,左思所撰写的三都赋即《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也非常有名。当时因为还没有印刷术,十分喜欢《三都赋》的人们纷纷抄写,导致京城洛阳纸价飞涨。于是有人惊呼“一赋三都,洛阳纸贵。” 成语“洛阳纸贵”也由此而来
到了唐代,咏史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代的咏史诗首先是表达诗人内心的一种感受,哪怕是牢骚、不平,诗人要找一个能跟他产生共鸣的历史人物去咏,咏这个历史人物就是咏诗人自己。
李白、杜甫都写了大量的咏史诗,咏过很多历史人物。其中李白最喜欢咏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鲁仲连,一个是张良。
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他的特点是热心帮别人解除困难。赵国的国都被秦军包围,鲁仲连就挺身而出帮赵国解围。但他功成之后不受赏。他说我是个读书人,不是商人,我要是接受了奖赏,我就变成商人了。张良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立下很大的功劳。但汉朝建立后,张良却放弃高官厚禄,出家去了。这两个人物正体现了李白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李白希望为国家作贡献,功成名就后就隐退(图2)。
(2)张良
相关阅读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